close

我還記得十四年前,也就是1998年,至善開始在越南中部廣治省推動貧童助學計劃,那時透過合作伙伴的推薦,至善就在廣治沿海地區是海安和海溪的。海安和海溪居民主要靠捕魚,由於工具簡陋,捕魚效果非常低,能夠負擔每天生活就不錯了。居民生活普遍貧窮,學校學生的停學率也很高,特別是國中學生,因為到國中這個年齡就可以出去打工了,女性停學給人家當女傭更為普遍。國中學校離社區十多公里,因為路遠,不少家長沒錢給孩子買腳踏車,所以上國中的孩子幾乎很少。這是兩個特殊的社區,所以至善那時就提供300多個助學名額。
方案服務了幾年,因為這里國中孩子停學較多,工作站每年就得在學校開家長會,說明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,也鼓勵家長堅持讓孩子升學。工作站除了助學金,也提供一些補助如買腳踏車補助等,對那些剛停學的孩子進行家訪,鼓勵他們繼續上學。沒想到,這些工作項目,確實對家長和孩子有很大的影響。從此之後,海安海溪的認養孩子停學率明顯降低,升學率特別是升高中越來越多。
今年八月低,因媒體要排紀錄片,所以我就陪同他們去訪問,回到方案的開始點,家訪了兩個家庭,一個是YG050 張文光。與認養孩子和其家長聊天時得知,他被認養十二年了,他從國小二年級就被認養,現在是順化經濟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了。家里幾個孩子,只有他升學。家長說,幾次參加至善辦的家長會,就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,更重要的是有至善的長期協助,雖然至善的協助不能負擔孩子全部上學費用,但是這份協助是他們物資依靠和精神的鼓勵。家長坦白地說,如果沒有至善的協助與鼓勵,孩子可能很早就停學了。現在他是家里人的驕傲,也是全家將來的靠山。家訪時,家長幾次問我,很久了您沒有到我們社區開家長會,聽到這些話,我心里真的無盡的感激,原來以前做的那些平凡的事情,而對家長有這麼大的影響。

DSC03810.JPG

DSC03815.JPG 

張文光與父親

DSC03816.JPG 

暑假回來張文光還協助父母做漁網

DSC03821.JPG

媒體拍紀錄片

 DSC03823.JPG

 DSC03829.JPG

DSC03819.JPG

第二個被家訪的是一個剛今年考上順化外語大學英語系的女孩YG-100 張氏清河。這個孩童也非常特殊,國中時就被認養,認養不久她爸爸患重病而過世,家里有四個孩子,媽媽又不能下海捕魚,每天肚子填不飽,談什麼教育啊。爸爸過世後,她就停學,學校老師多次家訪鼓勵,她同意繼續上學,可是上學不久,就停學給人打工。那時聽學校老師說她停學了,我就親自家訪。這次家訪,家長和孩子還提到,那年冬天的家訪她們母子每個都收到工作站贈送夾克的事情。因為那時,孩子家庭非常的特殊,工作站就決定多認養一個孩子,就是她的妹妹(YG170張青深)。因為那些及時的物資協助及鼓勵,媽媽就發決心讓孩子上學,結果現在老大已經上大學二年級、老二今年考上大學,老三和四學習成績優秀。見到我他們母子都不停的陳述以前家訪的事情。

 DSC03844.JPG

張氏清河的生活環境

DSC03851.JPG

是家里的大女孩,下課回來清河還得做很多家務

DSC03852.JPG

桌椅、臺燈、本子等都是工作站提供的

DSC03858.JPG

小妹下課後都很認真的幫媽媽做家務

DSC03862.JPG

 

\ DSC03866.JPG

 DSC03873.JPG

 DSC03877.JPG DSC03880.JPG  

孩子的教育與成長是靠他們自己,靠他們家庭,靠政府,靠社會大眾的支持。至善對他們的協助雖然是微薄的,但是對每個孩子非常有意義,相信他們的成長路徑中有至善的腳印。

經過十四年推動這個貧童助學計劃,每次反省時,我學到很多經驗:對教育,對人才的培養需要堅持、需要永續,以人為本,以心助人;助人的資源不只是靠物資,精神的鼓勵是一種最有人心的協助方式。

順化站主任        黃仲始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vn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